首頁 > 導論 - 主題首頁 > 核不核?借鏡國外 理性對話
核安沒有100% 資訊透明是王道
2014/03/09
廢核vs.經濟 攸關生存的兩難
2014/03/09
核廢處置燙手 各國都有難念經
2014/03/09
核能十字路口 民意左右兩邊走
2014/03/09
再生能源來了 核能去留仍為難
2014/03/09
管你擁核反核 不節電就沒未來
2014/03/09
美國觀察/百座核爐 美堅持核電
2014/03/09
英國觀察/以核減碳 英國走的路
2014/03/09
日本觀察/三年了,福島可好?
2014/03/09
德國觀察/廢核,德國憑什麼?
2014/03/09
法國觀察/擁核,法國不怕嗎
2014/03/09
台灣觀察/支持核電,不能不想的2件...
2014/03/09
台灣觀察/反對核電,不能不知的2件...
2014/03/09
經濟學人:日、德廢核結果…大量燒炭...
2014/04/22
核去核從 閱讀路線一覽
2014/03/09
核不核?借鏡國外 理性對話

台灣的能源政策,正走在十字路口;行政院去年拋出的核四公投,引爆政壇震撼,但一年過去,似不了了之。公投也許無疾而終,可是台灣的電力供應問題,不會因此消失,而且是重要迫切到不可一日忽視的地步。

核電存廢,不僅是台灣的議題,更是全球各國皆要面對的問題,尤其在日本三一一核災之後,重啟新一波的辯論。法國核電占全國電力的七成,並持續輸出核電及技術;同在歐陸的德國,目前僅剩九部核電機組運作,絕大部分電力來自非核發電,並寧可忍受高電價、咬牙決定在二○二二年達成全面廢核目標;一海之隔的英國,則是三一一之後啟用最新核電廠的國家;美國曾發生三哩島核災,但至今各式發電並存;至於日本,即使擁核廢核辯論未曾稍歇,但重啟核電已迫在眉睫。

核能發電,是既專業又複雜的問題,行政院去年拋出公投,但公民是否有充足的資訊與知識來判斷呢?令人懷疑。我們認為,任何決定都必須基於理性的基礎與透明的資訊,這樣的公投,才有意義。我們也必須理解,關於核電,不管任何決定,都必須付出相對的代價;在任何決定之後,不管挺核、廢核,都是採取行動的開始,包括對經濟的衝擊、對生活的影響,以及對安全的保障,一切都需要精確估量。

聯合報系基於媒體職責,願意率國內媒體之先,規畫空前的跨國調查採訪,指派資深專業記者走訪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深度採訪,借鏡國外的經驗,以供讀者及政府在決策上參考。唯有透過充分資訊與反覆思辨,才有建立共識、理性決策的可能。

「明天的電,核去核從」二○一四年度企畫專題,是聯合報系基於關懷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並且盡媒體一分社會責任所提供的作品。在進入媒體數位匯流時代,聯合報系也率先嘗試利用各種載具特性,經由平面報紙、und tv、udn.com、聯合報Plus、mobile、書籍、電子書,以多元化全媒體的概念呈現。

【201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