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導論 - 主題首頁 > 台灣觀察/反對核電,不能不知的2件事
核不核?借鏡國外 理性對話
2014/03/09
核去核從懶人包/台灣篇
2014/03/09
核去核從懶人包/國際篇
2014/03/09
2011年各國發電結構比較
2014/03/08
2012年各國用電價格比較
2014/03/08
台灣觀察/反對核電,不能不知的2件事
反核人士,不能不考量廢核之後,電價必定高漲,可能傷及台灣經濟,該怎麼辦?再生能源發展進度,真的可以接續上廢核後的電力缺口嗎?台灣能源轉型之路,無疑的還要經過一段陣痛期。

廢核大遊行3月8日在台北兵分三路,前往凱道大會師,天氣濕答答,仍有很多家長打傘、穿雨衣,帶著小朋友上街頭。 記者曾吉松/攝影
/magimages/1/PHOTO/1049/1049/1156.jpg ${TITLE}$ 記者曾吉松/攝影 ${MD_SEQ_NO}$ 廢核大遊行3月8日在台北兵分三路,前往凱道大會師,天氣濕答答,仍有很多家長打傘、穿雨衣,帶著小朋友上街頭。 記者曾吉松/攝影

民國67年賽洛瑪颱風來襲時造成大停電,全家聚在一起點蠟蠋;民國80年代夏天全台輪流限電,民眾邊冒汗邊大罵政府;九二一大地震全台大停電,全島忐忑難安度過許多漫漫黑夜,只靠燭火與手電筒來照明。

這些都是台灣人在缺電、限電、停電的共同記憶…

二戰結束,日本人撤離台灣時,揚言要讓台灣陷入黑暗,在缺人缺錢缺料的年代,工程師孫運璿帶著一群工專學生,上天下地,靠自己力量,在三個月內讓台灣復電,寫下台灣電力奇蹟。

若不節電 限電將重演

台灣是缺乏能源的孤島,但長期以來電力供應無虞,除了少數幾次因電網遭受外來損害而發生大停電,但很快就復電;台灣人根本不必節電,人均用電量較德國人多出4成6、約3200度電

台灣人長久以來,恣意地享受廉價且充分供應的電力。

當台灣人高喊廢核時,在沒有準備好情況下,貿然捨棄核四,核一、二、三又如期停役,如果沒有找到穩定的替代能源,又不願意節電,台灣未來註定幾乎只有兩種未來:一是台灣將走回限電的年代;二是,台灣的經濟將陷入高度不確定中,經濟前景猶如風中蠟燭。

如果在此時啟動廢核骨牌效應,在2025年可達到非核家園,這意味著將有約18%的發電量,將在11年內消失。即便台灣人民願意接受高電價,想要蓋燃氣電廠、大力發展再生能源,10年之間,用電缺口肯定補不上來,經常限電就會成為事實。

更何況,近年來在民粹政治下,主張漲電價就成為全民公敵,去年10月經濟部調漲電價,漲幅一成不到,都被罵慘了。未來一旦以天然氣或再生能源來替代核電,電價不知要高到那裡去!台灣人受得了嗎?

若電不穩 產業將外移

限電的衝擊,又遠比高電價來得既深且大。「核四不商轉,對產業界來說,代表著不只是新增工廠不可能,連既有的工廠用電都會受到影響,連守成都無法了。」台灣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科技大廠主管憂心忡忡。

這位主管還說,民國80年代限電,當時有新電廠正在興建,業界只要撐過去就好;未來核四若不商轉,再加上現在是台灣所有電廠,包括天然氣和燃煤電廠都蓋不起來,「這次若限電,將會是幾十年都不會改善」。

核四可能不商轉,已向產業界、全世界發出台灣供電不穩定的訊號,業界的選擇將非常清楚而明確,也對台灣經濟前景發出強烈警訊,很多人擔心核安問題,但台灣經濟可能會先窒息。

減6除4 不只是口號

反核團體主張「減6除4」,核四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6%,只要全民和產業一起節電,就不需要核四。是的,節電是未來大趨勢,但先看看我們生活周遭,有多少人有意識隨手關燈;路邊小吃店是多麼浪費冷氣;又有多少商家和家庭,願投資錢改變設計來節電、更換節能家電?如果緊接著核一、二、三的除役,10年內要少掉約18%電,在國人毫無節電意識情況下,無疑是難如登天。

大前研一去年10月來台講演,以推動零核電的日本為例指出,節能要有大的變化,是靠產業外移來達成。而國內也正悄悄流行一個黑色幽默,大意是說,「經濟部經常說『廢核會缺電』,這根本就是恐嚇人民!廢核根本就不會缺電!因為產業都跑光光!到時候,還會有很高備用容量率!」

靠產業外移來節電,用經濟蕭條的風險來達到非核家園,恐怕不是台灣人民想要的結局。

國內最大的興達鹽灘太陽能光電廠,位於高雄市永安區,占地9.45公頃,採矽晶太陽能板聚光,將熱能轉為電能。 記者劉學聖/攝影
/magimages/1/PHOTO/1049/1049/1155.jpg ${TITLE}$ 記者劉學聖/攝影 ${MD_SEQ_NO}$ 國內最大的興達鹽灘太陽能光電廠,位於高雄市永安區,占地9.45公頃,採矽晶太陽能板聚光,將熱能轉為電能。 記者劉學聖/攝影


太陽與風 留步難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

12月初的台南,陽光當頭,暑氣難消,這種好天氣,讓嘉義以南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在前年達136.2MW(百萬瓦),占全國7成以上。

「這裡叫鹽田里,早期是曬鹽場,代表日照充足。鹽業沒落後,如今拿來種電。」陽光屋頂百萬座計劃南部推動辦公室主任顏坤龍,坐在台南科技工業區的服務中心大樓,神采奕奕地說。

人間清境社區距南科工車程不到5分鐘,它是南台灣陽光社區的標竿。主委昝乃秀說,3年前投資78萬在屋頂設置太陽光電面板,如今每個月償付貸款7500元,還倒賺3000多元,而且貸款將在10年內付清,剩下的10年,每個月淨賺1萬多元,比領年金還多。

人間清境社區是少數由民眾自行申設太陽能的例子。由於卡位早,享有較高的優惠電能躉購費率,加上地方政府提供設備或併聯線路補助,加快資金回收年限。如今已有1/4的住戶裝設太陽光電面板。採訪時還能看到機電工人趕工裝設。

「地方政府的態度很重要,」工研院南分院副執行長曹芳海說。去年內政部修訂屋頂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照標準,由最高2公尺放寬到3公尺,就來自地方政府要求。

大型風力機現也在循民眾直接受惠的發展模式。能源局效法歐洲公民風場(citizen windfarm)的作法,有意請農漁會發動,整合在地鄉親意見,以公民認股的方式經營風場。能源局再生能源科科長陳崇憲說:「未來看到風機轉,代表金錢落袋,主觀上就不那麼排斥。」據悉已鎖定中部若干縣市為目標,但經營風場牽涉資金與技術層面,進入門檻高,目前仍處於鴨子划水階段。

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躉購制度的設計,為民間投資綠色能源奠定基礎,一時間台灣再生能源的容量大躍進。截至去年10月,我國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已達到376 .6MW,較2009年成長近25%。其中太陽能裝置容量為324.6MW,較2009年大增34倍,陸域風力已設置311架風機,達可開發量7成,累計設置容量共614.2MW。

今年初能源局再修正2030年再生能源推廣目標量,預計達到1萬3750MW,以太陽能倍增居多。官員表示,受惠於農委會開放地層下陷區及受汙染農地可設置太陽能,預估雲林、屏東約有5240公頃的土地,可供裝設地面型太陽光電,換算裝置容量約3100MW。

南北有異 發電效率受限

場景拉到北台灣,新北市在前能源局長葉惠青就任經發局長後,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葉惠青坦言,南北日照條件不同,在台南裝設太陽能面板,一年1瓩可以發1300度電,新北市僅約910度,差幅多達4成。

再生能源受限於自然條件,會造成裝置容量與發電量不成比例,包括日照長短、晚上沒太陽、夏季少風等因素,都會影響發電量,台灣的再生能源兩大主力─風力與太陽能就面臨限制。

因此,國內太陽能電池大廠茂迪執行長張秉衡都公開指出,未來20年,再生能源難以取代核能,成為主要供電選項。

根據能源局估算,2030年再生能源將占整體電網裝置容量達25%,但發電量僅占11%。若以太陽能為例,2030年太陽能發電量約77.5億度,約核四廠兩部機組的40%,但裝置容量是核四的2.38倍。

日夜有別 欠缺儲能裝置

其次是時間點的問題。能源局指出,核四兩部機組預計於2015、2017年商轉,可供電193億度;若以目前太陽能及風力發電,是需逐年推廣累積至2030年,才可每年供電77.5億度及125億度電。值得注意的是,未來10年核一廠到核三廠共六部機組如期除役的話,基載電力每年將頓失400億度,約是每年全國電力需求的2成。

「即使以6倍的裝置容量來取代核四,但再多的太陽能,發電時間還是集中在有太陽的時候,」經濟部政務次長杜紫軍說。換言之,入夜後,欠缺儲能裝置下,太陽能裝置容量再大也是枉然。「跟吃飯的道理一樣,不是一餐吃很飽,晚上就不用吃了,」杜紫軍形容。

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胡耀祖認為,台灣需要多元化的能源配比,以維持穩定供電。太陽能即使能取代核四,但是成本太高、穩定性不足、占據大量土地面積,都不值得投資。

【201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