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國篇 - 主題首頁 > 法國民眾捍衛核安 市長帶頭上街頭
核安透明 法國人逾半挺核
2014/03/09
歡迎參觀! 法國核電廠搞親民
2014/03/09
能源轉型 法國公共電動車正夯
2014/03/09
法國企業憂心 減核削減競爭力
2014/03/09
法國民眾捍衛核安 市長帶頭上街頭
2014/03/09
發展綠電…輸配電網是障礙
2014/03/09
代代追蹤… 法國每桶核廢都建檔
2014/03/09
支持核能 法國民眾仍憂心核廢處理
2014/03/09
法國民眾捍衛核安 市長帶頭上街頭
位於法國北邊的格拉夫林核電廠,建於一九七四年,廠內共有六部機組,一度是全球最大核電廠。興建之初,也面臨龐大的地方抗爭,時任鄰近核電廠的洛翁普拉日市市長德拉隆德,就是抗議人士代表。

「我當初反對,是因為被迫接受,身為地方首長,沒接獲徵詢,也沒人來解釋核能發電是好是壞。」回溯上街抗爭的記憶,德拉隆德不慍不火地說:「我們想要參與,我們有知道的權利。」

當時正值法國數十部核能機組大興土木的時代,街頭上的反核運動,處處可見。一九八一年,時任總理的莫魯瓦才頒布命令,由鄰近核電廠的地方首長成立地區核安資訊委員會(CLI),開啟民間監督核安基礎。

「地區核安資訊委員會的成立,是要讓所有關心核安的人,都能上桌討論,這裡面有人反核、有人擁核,也包括核電廠的員工,現身說明廠內的工作情況。」德拉隆德說。

他自一九九八年擔任格拉夫林地區核安資訊委員會的主席,每年召開逾十次的會議,除了向民眾傳遞核安政策與監管報告,也蒐集民間意見,向政府傳達。

二○○○年地區核安資訊委員會全國聯盟推動核能安全與透明化法案,德拉隆德在二○○五年擔任主席,蟬聯至今。他說,民間監督不是要指責政府,而是希望國家不要忽略民眾的聲音。以格拉夫林核電廠為例,核電廠緊鄰石油開採區,民眾擔心核電廠抽取海水冷卻反應爐時,若把摻進石油的水灌進反應爐,後果將不堪設想。經由民間反應,電力公司決定加裝防護措施。

一九八一年由官方認可地區性民間核安組織,到二○○六年核能安全與透明化法案通過,保障民間制衡的力量,前前後後一共走了二十五年。德拉隆德說,民間組織、核電廠營運商、外部獨立專家、核安監督機關四大支柱出現後,才真正實現民主。

【201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