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篇 - 主題首頁 > 核四僵局/核四公投 政府沒說清楚3件事
核四選擇題 做出決定全力承擔
2014/04/01
時間軸/一分鐘掌握核四議題發展
2014/04/21
核四僵局/核四公投 政府沒說清楚3...
2014/03/09
核四僵局/經長:安檢做完 即申請裝...
2014/03/09
核四僵局/呂秀蓮:拖過2016 反...
2014/03/09
政策踏步/核四僵局 將致核一除役又...
2014/03/09
政策踏步/拿出數據! 台灣的電究竟...
2014/03/09
政策踏步/電價偏低… 電價不漲有可...
2014/03/09
政策踏步/非核家園? 推動節電+再...
2014/03/09
核安威脅/4座核電廠 深受斷層、海...
2014/03/09
核安威脅/安檢完畢 核四就安全了?
2014/03/09
核安威脅/蔡春鴻:安檢核四 絕不倉...
2014/03/09
核安威脅/綠盟:核四安全運轉 過度...
2014/03/09
核廢難解/核廢最終去處 選址才剛開...
2014/03/09
核廢難解/蘭嶼美麗島 接收核廢14...
2014/03/09
核四僵局/核四公投 政府沒說清楚3件事
前言:

過去一年,核四公投原地踏步,幾無進展;核四停工時間是史上最長,已逾三百六十五天,遠超過民進黨執政時讓核四停工的一百一十天。

不同於上一次核四停工,台灣損失的僅是核四延後商轉的金錢代價,這一次核四停工,是我國整體能源發展的關鍵抉擇。

核四要不要商轉,不僅是一座核電廠要不要啟用,連帶影響我國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發電配比、產業政策與既有核電廠延役等重大決策。核四公投因政治紛擾懸而未決,已嚴重影響我國推動下一階段的能源政策。

面對核四爭議,可迴避的空間正快速流失。本系列報導,透過不同思考的呈現,希望幫助台灣走出核四困局。

2014年的「308廢核大遊行」在台北市兵三路,前往凱道大會師。 記者楊萬雲/攝影
/magimages/1/PHOTO/974/974/1079.jpg ${TITLE}$ 記者楊萬雲/攝影 ${MD_SEQ_NO}$ 2014年的「308廢核大遊行」在台北市兵三路,前往凱道大會師。 記者楊萬雲/攝影

第1件事 核四若不商轉 核一二三廠勢必延役

贏一賠三?反核團體:增加台灣核安風險

經濟部長張家祝說,政府以公投定核四去留,「是民眾對價值的選擇」。

但一年過去,政府未把握時間和社會對話,民眾對核四公投的理解僅限於「贊成」與「反對」的二元選擇,卻不清楚核四公投要選擇的是一種「價值」。

政府沒有告訴人民的第一件事:核四公投決定的不只是核四的存廢,還包括現有三座核電廠的存廢。

若公投決定不讓核四商轉,等同民眾投票為政府背書,讓平均運轉年紀已逾卅年的核一、二、三廠延後除役。

張家祝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明確指出,若核四不能商轉,現有三座核電廠延後除役是我國「必要、且是唯一的選項」,政府必須負責提供台灣穩定的供電,「不能像反核團體一樣,只反核,卻不想如何解決供電的難題。」

經濟部核四專案辦公室主任吳玉珍指出,按照台電估計,若核四確定不商轉,且核一廠一號機如期在民國一○七年除役時,我國電力備用容量率要急速下降至只剩百分之九點八,台灣將面臨嚴重的限電危機。

張家祝指出,美國已有一半的核電廠延役,「延役廿年在技術上不是問題」。核安專家林宗堯也說,核一、二、三廠都是國外整廠輸出在台灣建設,「好比一架原裝的飛機,只要妥善保養,延役的安全性很高。」

「贏一賠三」卻是反核團體的惡夢。去年掀起國內反核運動高潮的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陳藹玲說,既有的核電廠延役,只會增加台灣的核安風險。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表示,用老舊的核一、二、三廠來換核四停建,只會讓台灣更難擺脫核依賴。

第2件事 再生能源取代? 火力發電比重將增

空污加劇!台電評估:碳排放將雪上加霜

2006年核四反應爐安裝畫面。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關於核四公投,政府沒有告訴民眾的第二件事,是核四若確定不商轉,政府並不是以發展再生能源來取代核能,而是以火力發電取而代之;特別是用電量最大的北部地區,勢必得增建新的天然氣發電廠,我國火力發電的占比將不減反增,對台灣空氣品質、民眾健康都構成嚴重威脅。

台電評估,若全面廢核,台灣天然氣發電比重必然要從目前的三成快速拉高到五成,不但將重蹈過去兩年日本停止核電改用天然氣發電,耗費大量的外匯採購天然氣,且天然氣碳排放的問題,將使我國碳排放的問題雪上加霜。

以火力取代核能的最大風險是空氣汙染。世界核能協會秘書長阿格妮塔‧瑞新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說,全球每年有三百萬人早逝可歸因於空氣汙染,主要原因就是火力發電。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批評,政府不應把核四公投與現有核電廠延役、以及用火力發電取代核電掛鉤處理,「民眾反核四,不代表支持現有核電廠延役」。

第3件事 核四即便商轉 減碳承諾也難達成

低碳社會…學者疾呼:再生能源別再牛步

在去年底舉行的華沙氣候大會上,日本政府突然宣布要調低二氧化碳排放目標;由原先承諾在二○二○年時將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比一九九○年還少百分之廿五的水準,改為增加百分之三點一的碳排放。

日本對碳排放承諾上食言毀諾,極可能因此遭到貿易制裁,對以出口為導向的日本經濟,將會是一大考驗。

政府在核四爭議上沒有講清楚的第三件事:即便核四商轉啟用,台灣也難達到減碳承諾。

台灣先前對國際承諾,我國碳排放量在二○二○年必須降低至二○○五年的碳排放量、二○二五年時必須進一步降低到二○○○年的碳排放水準。

在日本宣布調低減排目標後,馬英九總統重申我國對國際承諾減碳的目標不能跳票。但經濟部最新的評估顯示:若核四不商轉,上述減碳承諾一定跳票,即便核四商轉,我國減碳承諾不達標的機會,也幾乎是百分之百。

我國減碳承諾不達標的關鍵是:核電廠將陸續除役,但我國再生能源發展卻仍牛步化,政府對這兩項碳排放量最低的發電項目態度猶豫不明,將導致減碳承諾跳票。

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接受國外媒體專訪時曾說,為達到低碳社會目標,政府計畫在台灣增設核電機組;但二○一一年發生福島核災後,不但核四命運不明,現有三座核電廠增設機組也成為不可能任務。

去年我國再生能源發電量(不含水力發電)五十三億度,跟二00九年相比,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十一億度,與我國核電一年發電四百億度相比,再生能源發電總量與增加速度,仍難成為我國供電主力,更別說能取代核電。

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指出,核電是我國推動減碳目標不可或缺的選項,但政府目前對繼續使用核電的態度卻很軟弱。

民進黨前立委王塗發則表示,台灣再生能源蘊藏豐富,但政府發展再生能源不但沒有決心,更沒魄力。

政府在核四公投說帖中告訴民眾,支持核四是我國邁向低碳社會的必要選項,但卻沒說即便核四商轉,我國減碳目標仍可能跳票。

【201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