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經濟成長設為中度成長,產業結構服務業比重調高至75%,並將產業節能措施調到第三或第四級(級數愈高,節電愈積極),就可達到遠比官方版低很多的排碳量。」洪申翰在工研院建立「台灣2050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上,動動手上滑鼠,得出這樣結論。
他說,「減少排碳量是可行的,只是政府不願意去做,也不努力。」
洪申翰坦承,核四發電成本還是比平均電價低一點,綠盟依工研院模擬器跑出來結果顯示,若核四不商轉,核一、二、三如期除役,到二○二五年每度電價為4.11元,較目前上漲50%;而官方版本(即核四商轉,核一、二、三如期除役),二○二五年電價則較目前上漲42%。換言之,核四商轉與否對電價單價,會有10%左右差異。
他說,不應只看單價變化,若能合理抑制用電成長,降低用電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民眾繳電費就不見得會增加多少。
依綠盟提出路徑,廢核電價單價雖較目前上漲50%,但人均電費只成長33%;官方版路徑則是單價成長42%,人均電費則會增加55%。這完全取決政府是否積極提出節電誘因與鼓勵。
綠盟提出用電零成長的主張,他說明,台灣資源都是進口,用電需求本來就應有其上限;隨著燃料價格上漲,產業和能源政策都應調整到最佳效率,「人民都願意開始節電,政府為何還不動手推動產業效率?」
【201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