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日本篇 - 主題首頁 > 日本核災三周年 台灣媒體首家直擊福島一廠
反核派很無奈:選安倍 並非挺核
2014/03/09
擁核派:零核電很燒錢 能撐多久
2014/03/09
日本核災三周年 台灣媒體首家直擊福島一廠

採訪車在顛簸泥濘的路上掙扎往前,兩旁盡是傾倒的廠房與玻璃窗碎裂的辦公樓。除了車內的我們,見不到人;不遠處是太平洋,海天皆是灰濛一片。

聯合報系採訪團隊在福島核災管制區內採訪時,必須穿著全套隔離衣。 特派記者游昌樺/福島攝影
/magimages/1/PHOTO/1051/1051/1035.jpg ${TITLE}$ 特派記者游昌樺/福島攝影 ${MD_SEQ_NO}$ 聯合報系採訪團隊在福島核災管制區內採訪時,必須穿著全套隔離衣。 特派記者游昌樺/福島攝影

輻射偵測器不斷「嗶嗶嗶嗶嗶」

「嗶嗶嗶嗶嗶…」到了這裡,我自己帶的輻射偵測器不斷發出急促的聲音。

「天呀!五百微西弗。」這個數值真讓我害怕了;一般環境的輻射量是每小時零點二微西弗,我所處的環境超出二千五百倍;東京電力公司公布過的輻射量更高,達每小時四千微西弗,高過二萬倍。

愈靠近福島一廠核島區,輻射量愈高,在二、三號反應爐附近,一度測到高達每小時500微西弗的輻射量。 特派記者王茂臻╱福島攝影
我們無法也不願久留,車內陪同的東電工作人員緊張地命令司機加速駛離。

不是電影中的末日場景,這裡是三年前震驚全球的福島核災風暴中心: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

地震、海嘯、氫爆後的殘破廠房

日本福島核災三周年前夕,聯合報成為台灣首家進入福島一廠採訪的媒體。記者在現場目擊受地震海嘯與氫爆夾擊的殘破廠房,超過正常值二萬倍的高輻射與持續累積的輻射水,反映日本要脫離核災的陰影,仍有艱苦漫長的路要走。

三年前的三月十一日下午二點四十六分,日本東北外海發生芮氏規模九的強烈地震,引發十三公尺的海嘯襲擊福島一廠;之後數天內,福島一廠陸續出現氫爆與輻射外洩,成為車諾比事故後,全球最嚴重的核災。

去年迄今,聯合報系採訪團隊兩度赴日本福島核災管制區調查採訪長達一個月,並踏入核災風暴源頭福島一廠,直擊在輻射威脅下,福島一廠復原速度緩慢,輻射汙水仍處失控邊緣。

司機加速通過二、三號反應爐

空氣中看不見的輻射令福島一廠內氣氛緊繃。記者搭的採訪車行經二號反應爐與三號反應爐時,陪同的東電人員口氣急促的要求司機加速,「因為該處輻射量是全廠最高」。

聯合報系採訪團隊在福島核災管制區內採訪時,必須穿著全套隔離衣。 特派記者游昌樺/福島攝影
/magimages/1/PHOTO/1051/1051/1036.jpg ${TITLE}$ 特派記者游昌樺/福島攝影 ${MD_SEQ_NO}$ 聯合報系採訪團隊在福島核災管制區內採訪時,必須穿著全套隔離衣。 特派記者游昌樺/福島攝影

東電事前已警告,記者攜帶的攝影器材,可能因輻射汙染而無法帶離廠區,東電員工配備的輻射偵測器等設備,亦是用層層塑膠袋包裹,透露出對輻射的戒慎恐懼,也顯示福島一廠仍未脫離輻射威脅。

福島核災讓日本進入代價高昂的零核電,日本政府近期積極推動核電廠重新啟動,但阻礙之一在於日本能否確實控制福島核災。

核災後遺症未解,日本逾六成民眾反對核電廠重啟。日本綠色和平核能部門主任鈴木一惠說:「日本政府粉飾福島一廠的真實情況,為推動核電廠重啟鋪路。」日本國內正對是否繼續使用核電,激烈爭辯。

結束廠區內的工作,穿著全套防輻射裝備的福島一廠工作人員排隊進入緊急災害對策本部。 特派記者王茂臻╱福島攝影
/magimages/1/PHOTO/1051/1051/1179.jpg ${TITLE}$ 特派記者王茂臻╱福島攝影 ${MD_SEQ_NO}$ 結束廠區內的工作,穿著全套防輻射裝備的福島一廠工作人員排隊進入緊急災害對策本部。 特派記者王茂臻╱福島攝影

【2014/03/09】